您好,欢迎来到链兴陶云工厂登录 | 注册
咨询热线:17732335603 核心服务 |
  • 全部
  • 找产品
  • 供应商
  • 采购商
  • 融资租赁
  • 查数据

西部最大陶瓷产区,两年退出11家陶瓷厂20条生产线

发布时间:2025-01-14
来源:陶瓷信息汇
浏览量:122
分享次数:0

企业供图,图文无关


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、《陶瓷信息》联合主办的“2024陶业长征——陶瓷砖(瓦)产能调查”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11月,四川省共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91家,生产线145条(陶瓷砖114条、陶瓷瓦31条),陶瓷砖日产能240.34万平方米,陶瓷瓦日产能557.2万片。

具体为:抛釉砖线26条,日产能80.9万平方米;中板线14条,日产能41.9万平方米;大板/岩板/薄板线20条,日产能32.3万平方米;仿古砖线14条,日产能24.8万平方米;瓷片线6条,日产能18.5万平方米;小地砖线9条,日产能12.7万平方米;外墙砖线6条,日产能10.1万平方米;地铺石(景观砖)线10条,日产能8.7万平方米;其他(色砖、楼梯踏步砖、腰线、地脚线、耐磨砖、透水砖、劈开砖)线9条,日产能10.44万平方米;西瓦及配件线21条,日产能349.2万片(件);青瓦及配件线10条,日总产能208万片(件)。

与2022年相比,过去两年间,四川全省建筑陶瓷生产厂家减少11家,生产线减少20条,陶瓷砖日产能减少15.77万平方米,按310天生产周期计算,陶瓷砖年产能减少4888.7万平方米。

在主要产品品类中,抛釉砖、中板、仿古砖、小地砖等产品生产线和产能变化不大。变化较为明显的是大板/岩板、瓷片和外墙砖、地铺石。其中,大板/岩板受市场销路影响,改产其他产品的现象较多,生产线减少6条,日产能减少9.6万平方米,且现有大板/岩板生产线中多有长期生产常规抛釉砖、中板产品;瓷片持续下滑,生产线减少4条,日产能减少10.3万平方米;外墙砖更是遇冷,不仅生产线减少4条,日总产能减少4.4万平方米,且现有生产线中,仍有部分存在长时间停产状态;地铺石是四川鲜有产能增长的产品,生产线增加4条,日产能增加3.65万平方米。

此外,四川现有瓷砖生产线平均单线日产能从2022年的1.9万平方米,提升至2.11万平方米,一方面是退出的多为小产能生产线,另一方面受成本影响,不少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技改升级,提产增效成为普遍现象。




乐山:

53家陶企86条生产线

市场集中度增强

乐山下辖的夹江、峨眉山、井研、犍为均有建陶生产企业分布,现存陶瓷砖(瓦)生产厂家53家,生产线86条。

峨眉山金陶瓷业因规格齐全、工艺多样、花色丰富的岩板产品,在业内享有盛誉;井研3家陶瓷厂规模较小,主要生产外墙砖、耐磨砖、地铺石、仿古砖等产品;犍为的岷江陶瓷和星辉陶瓷均为当地拥有超过30年历史的屋面瓦生产企业,其中星辉近年来更是不断向外拓展,在夹江、眉山东坡均布局有生产基地。

乐山建陶产区主要指有着“中国西部瓷都”之称的夹江,自1987年第一家陶瓷厂建立开始,夹江建陶产业已经走过37年历史,是国内历史最悠久、产业规模最大的建陶产业集群之一,也是夹江县域经济支柱产业,GDP占比一度超过60%。

近年来,受市场萎缩以及周边产区竞争的影响,夹江陶瓷产业发展压力增加,与此同时,产区内部两极分化愈发明显。

企业供图,图文无关



减少4家陶企、8条生产线  

夹江瓷砖产能占全省54%  

过去两年,夹江陶瓷产业规模总体较为平稳,仅5家小微陶瓷企业完全退出或已停产未明确引进新投资者,另有1家原停产已久的外墙砖企业被租赁改造生产地铺石,陶瓷企业数量净减少4家。

生产线从2022年的81条减少至73条,陶瓷砖日产能129.74万平方米,减少9.75万平方米,但仍占四川省陶瓷砖总产能的53.98%,几乎与2022年持平。

实际上,在夹江现有的47家陶瓷企业中,一家头部企业拥有2家以上陶瓷厂的现象十分普遍,且头部企业通过租赁并购、提产增效等方式,集中度不断提高,与中小企业两极分化发展的现象越发明显。米兰诺、广乐、建翔、索菲亚、华宏、建辉、兴泰和/岩博仕等企业不仅在规模上领先,在企业知名度、市场竞争力上也较中小企业更有优势。

而仅有1条小产能生产线的陶瓷企业,在夹江也不在少数,主要集中在小地砖、地脚线、腰线、劈开砖、地铺石等配套产品。2020年以来,夹江减少的13家陶瓷厂,主要集中在该类小微企业,与头部企业相比,市场局限性大、抗风险能力弱,2024年多家小微企业受市场影响,生产周期普遍偏短,甚至多家企业生产不足4个月。

目前,夹江陶瓷产业大有向大企业持续集中的迹象,缺乏产品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小微企业生产空间进一步压缩。

企业供图,图文无关



原料缺乏优势

能源成本上涨 

夹江陶瓷在过去两年的发展中,尽管实际退出的企业数量不多,但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却与日俱增,除了大环境影响下的市场萎缩,还有与周边产区相比优势遭到削弱。

首先,夹江虽然是西部规模最大的建陶产区,但本地优质原料匮乏是短板。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,倒逼夹江陶瓷产品品质不断升级,由此催生了对优质原料的需求,而当前夹江原料大量外购自贵州,仅原料的运输就大大增加了当地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。

能源成本、环保治理成本的上升也是夹江陶瓷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挑战。夹江是全国“煤改气”推进速度最快的产区,凭借气源地优势,当地天然气价格一度在全国产区中处于低位,2020年夹江陶瓷企业全年平均用气价格仅2元/m³左右,但近年来,受调控影响,天然气价格一度上涨,全面价格已至2.6元/m³以上,甚至接近3元/m³。

同样受影响的能源还有电,川渝地势落差大,水电资源丰富,但过去两年,夏季生产频频受限电影响。不仅如此,夹江地处四川盆地,大气污染天气频发,对环保要求更为严苛,因此也大大增加了环保治理成本。

其次,市场受到外产区冲击,难以拓展。夹江陶瓷发展最大的优势除了能源,还有市场,西南、西北曾一度是夹江陶瓷的主战场,向来是“外面进不来,四川出不去”。但近年来,云南、贵州等周边产区产能规模不断扩大,且产品高度同质化。

相比之下,云贵陶瓷优质原料优势更明显,燃煤的能源成本更低,而且大产能生产线更具生产优势,加之过去两年价格战愈演愈烈,直接导致夹江陶瓷销售半径萎缩,甚至直接进入四川市场,而夹江陶瓷,不仅同质化产品成本不具备优势,同时销售出川运费也比云贵入川要高。

生产成本高、外部产区冲击,是夹江陶瓷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。

企业供图,图文无关


产品创新提质加快

品牌渠道拓展提速  

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,夹江不少陶瓷企业通过产品提质创新,重塑企业竞争力。

目前,夹江陶瓷产品品类十分丰富,但仍是常规的抛釉砖、中板、仿古砖为主,内部同质化严重,价格战难以避免。

但过去两年间,越来越多企业提高产品品质,从普遍的国标附录H标准将部分产品逐渐提升至附录G标准;广乐、康荣、建辉等多家企业2024年推出了工艺多样的特色产品。

头部企业更注重多渠道拓展,由于区域化生产成本优势和产品品质差距缩小,广东一线品牌属地化生产给夹江陶瓷带来了不小的机遇,夹江陶瓷加强了与一线品牌之间的代工合作,甚至是合作运营;同时,头部企业更加注重终端专卖店建设和品牌建设;特色企业通过地铺石、透水砖等产品拓展工程渠道;西瓦企业形成战略联盟,共同打造良性竞争环境……

当前的夹江陶瓷发展,虽然面临不小的压力,但仍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建陶产区,经过一轮洗牌,头部企业明显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。


眉山:

陶瓷企业零散分布

且规模普遍较小


眉山建陶产业过去两年发展相对较为稳定,仅退出2家小规模厂家,目前仍有陶瓷企业23家,生产线40条,其中8家为陶瓷瓦厂(另有1家既生产瓷砖也生产瓦),分布比较零散,下辖的丹棱、东坡、青神、洪雅、仁寿等县区均有陶瓷厂分布,多与夹江陶瓷一脉相承,其中以丹棱数量最多,但多为小微型企业。

眉山陶瓷企业普遍规模较小,仅广乐建陶集团的英伦基地、米兰诺华鑫基地、索菲亚丹棱基地、天际、星通、新乐雅、眉山凯丰等企业日产能超5万平方米。

丹棱作为一个农业县,最高峰时也曾拥有超30家陶瓷企业,但随着“煤改气”落实,以及部分企业自身经营问题,目前仅剩14家,且产能规模最大的4家,有3家均是被租赁盘活的。

不过,值得一提的是,丹棱青瓦企业是一大特色,拥有正元亨、华瑞、金城3家古建瓦企业;而西瓦领域,国内知名的高端屋面瓦品牌九方瓦业也在丹棱设立了生产基地。

洪雅的新乐雅陶瓷同样值得关注,在当地发展已有30年。过去两年间,通过技改升级,大幅提升了单线产能,且产品更多元化,4条生产线生产瓷片、中板、大板、抛釉砖、地铺石、外墙中板等多种产品。

眉山仁寿目前两家陶瓷企业中,凯丰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,凭借家居岩板和与一线品牌的合作,大大拓展了市场份额。

 

威远:

仅剩3家建陶生产企业


内江市威远县,是西南地区最早发展起来的建陶产业集群,最高峰时曾有近10家陶瓷厂近20条生产线,其影响力享誉西南,但随着当地城镇化建设逐渐延伸至原工业园区,部分企业不得不退出,加之周边产区的快速崛起,威远建陶产业规模在过去十年间不断萎缩。

威远陶瓷最为人熟知的是成立于1979年的白塔企业,曾在中国建陶产业发展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,曾被誉为“西南第一瓷砖品牌”“西南陶瓷的黄埔军校”,但因复杂的集体所有制经济股权结构改制不成功,没有及时应对市场变化作出战略调整等诸多原因,经营屡屡遭遇危机。2020年白塔企业正式被承租,但租赁方亦未能重振白塔雄风,并于2024年退出经营,与此同时,白塔企业正式被破产清算。

 截至2024年11月,威远仅剩利弘、三帝、鑫茂三家陶瓷企业,7条生产线,其规模和影响力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。

 

自贡:

已无建陶生产


作为我国日用陶瓷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的自贡荣县,也曾有过建筑陶瓷发展的轨迹,但伴随市场的变化,逐渐全部退出。

2021年正式破产的金海陶瓷,尽管在当地府院联动下积极引进新企业,盘活闲置资产,但厂房与生产线已破败,可盘活的有效资源仅剩土地和建筑,难以重新引进建筑陶瓷生产企业。自贡建筑陶瓷厂仅剩生产劈开砖的雄风陶瓷和西瓦企业海鹰瓷业,但海鹰瓷业2020年已进入停产状态。

到了2024年,雄风陶瓷已转型生产陶瓷花瓶、陶罐等艺术、日用陶瓷;海鹰瓷业亦始终未能复产,这意味着自贡建陶产业可以宣告完全退出。

 

宜宾:

产业规模已无增长可能


长江第一城,是宜宾的优势,有着丰富的原材料、便捷的水陆交通,但也是建陶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。

宜宾共有3家陶瓷企业,宇烁、科乐瓷曾有规划新建生产线,但环保政策收紧,长江边新建瓷砖生产线几乎成为不可能,加之过去两年全国瓷砖产能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,当地陶企暂缓了新建规划。

 

泸州:

“一砖一瓦”平稳发展


泸州建陶企业虽然仅有2家,并且规模较小,但是“一砖一瓦”两家企业近年来发展比较稳定。

天韵瓷业由于土地征收搬迁新建铭宇陶瓷后,是四川较早放弃外墙砖赛道转产地铺石的企业之一,过去2年保持平稳发展。

而西瓦企业玖合陶瓷,虽然在四川西瓦企业中产能规模不大,但玖合瓦在西南屋面瓦市场具有不小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。

 

达州:

规模增长暂缓,产品调整明显


2024年,达州共有3家陶瓷企业3条生产线,其中较早成立的鼎泰、鹏龙均为瓷片生产企业,但过去两年间,产品结构有所调整。

受瓷片市场萎缩影响,鼎泰原瓷片生产线已技改为中板,鹏龙建材瓷片生产线也开始兼烧仿古砖。

 而由鼎泰建材投资新建的中陶建材正式投产,是当全国鲜有的新建陶瓷厂,首期投产1条抛釉砖生产线,原规划建设6条生产线,涵盖多个产品品类,但过去两年间受企业自身规划和市场环境影响,尚未启动后续规划。

 

广安:

产业规模不大、分布较散


广安目前零散分布着4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,包括2家陶瓷砖生产企业和2家陶瓷瓦生产企业。2022年之前,受瓷片市场萎缩影响,鑫亚陶瓷已将生产线技改转产仿古砖,过去2年间发展相对平稳;华茂陶瓷已将原西瓦生产线技改为青瓦生产线。西瓦企业鑫华茂和耐磨砖企业王中王,也保持着稳定发展。

▏推荐阅读 

佛山还有多少陶瓷厂?最新名单来了

2025年,陶瓷企业做抖音还来得及吗?

责任编辑:a主编

免责声明

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包含原创及其转载内容,仅做读者浏览、参考,不对真实性负责。所转载的内容其知识产权均为原著作为所有,所转载信息均尽可能标注来源,因无法确定来源或标注不准确的,请立即通知我们,所转载信息侵害任何人权利的,请联系我们(联系电话:17732335603),我们将核实后依据法律进行删除或补正。

关键词:

陶瓷
上一篇: 唐山博玉骨质瓷有限公司被列为骨质瓷国…
下一篇: 关于号召陶瓷行业为西藏地震灾区送温暖…
相关推荐
第十四届陶瓷人大会暨2024陶瓷…
2025-12-27
第十四届陶瓷人大会暨2024陶瓷…
2025-12-27
第十四届陶瓷人大会暨2024陶瓷…
2025-12-27
大将军这个系列一推出,在终端卖爆…
2025-04-29
大将军发布的科技干货,为何引得经…
2025-04-29
大将军瓷砖行业两会双奖加冕!竟有…
2025-04-29
37%,大将军营销团队爆发了!
2025-04-29
大将军瓷砖陶博会成焦点!经销商说…
2025-04-29

链兴陶云工厂公众号

更多资源!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链兴陶云工厂官方微信

客服热线:17732335603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六 08:00--18:00  电子邮件:787145375@qq.com  地址:唐山市路北区金融中心6号楼

版权所有: 链兴陶云工厂

ICP备案号:冀ICP备17015545号